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条目序言章節也許過於冗長。 (2024年7月22日)遵从维基百科的格式准则,请考虑精簡序言或將部分內容移至主文。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4年7月22日)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国是同盟國的重要成员国。

1939年9月波兰战役两天后,法国和英国均向德国宣战。为了将德军从波兰转移,法国于1939年9月7日入侵德国萨尔地区,但被迫撤退。假战一直持续到1940年,当时德軍入侵并占领了法国北部,迫使英国人撤出了欧洲大陆。法国正式投降。德国将两百万法国战俘送往德国境内的强迫劳动营。[1]戴高乐将军在伦敦建立流亡政府,与维希法国竞争,将自己定位为法国合法政府,以控制法国海外帝国并获得法国盟友的帮助。他最终成功争取到了一些法属非洲殖民地的支持,后来成功地将分散的游击队、殖民军团、退伍军人、侨民战士和共产党狙击手整合到盟军指挥系统中的法国解放军之下。

1943年8月,戴高乐和吉罗的部队在盟军领导下合并,形成单一的指挥系统。东线法国军队的领导由苏联或德国完成。这些法国流亡者部队和法国内政部队(FFI) 在解放法国和击败维希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事实证明,对法国殖民帝国的控制至关重要。自由法国军队在英国和美国的帮助下赢得了控制权,并利用这一优势攻击维希法国。除印度支那以外,所有法国殖民地最终都加入了自由法国。 [2]随着自由法国在北非的胜利以及非洲军团入侵意大利,自由法国军队的数量不断增长。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自由法國從南部戰線發動龍騎兵行動,这些部队击溃了德国军队,大多数维希政府官员逃往德国。1944年10月30日,英国、美国和苏联正式承认戴高乐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首脑,并最终当选为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总统。维希政府逃往德国西格马林根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填补了留下的真空。战争的结果是,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后,法国及其盟国战胜了德国,确保了欧洲盟军对轴心国军队的决定性胜利。

组织序列[编辑]

法国总理兼国防部长:

爱德华·达拉第(1938年4月10日-1940年3月21日)

保罗·雷诺(1940年3月21日-1940年6月16日)

菲利普·贝当 (1940年6月16日-1940年7月11日)

国防总参谋长

毛利斯·甘莫林一级上将 (1935年1月21日-1940年5月18日)1939年9月3日任法国陆军总司令兼英国远征军指挥、法国三军最高统帅,法国、英国和其他盟军的最高指挥官。

魏刚

北部法军司令

比约特

布朗夏尔

空军部长居伊·拉·尚布尔

陆军总参谋长莫里斯·加默兰(后任法英盟军司令)

法国空军司令维耶曼

北线空战区司令德·阿斯捷·德·拉·维日里

负责从布列塔尼到比利牛斯山的第三空战区的司令马森内·德·马朗库尔

战斗机司令部司令德·阿尔库特

专用补给航空站司令官雷当普特

海军总参谋长让·达尔兰(后任海军总司令)

驻东地中海地区司令马克西姆·威冈

西线戰爭[编辑]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国防参谋长毛利斯·甘莫林一级上将出任法国三军最高统帅,西线法、英、比盟军最高指挥官。甘莫林发布命令:“我们必须等待敌人进攻,并在由堡垒和战壕构成的无法突破的延伸防线上遏制住德国佬”。由此,开始了八个多月的“静坐战争”。

1940年5月10日西线战争真正爆发,黄色计划从高登山区主攻,而法国以为仍是施里芬计划。当天卢森堡投降,两天后德军7个装甲师占领色当。开战五日荷兰投降。开战十八日比利时投降。

德军渡过马斯河之后,法军大批坦克发动反攻,包括戴高乐的装甲第4师。法国的坦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性能上都强于德军。战败是因为没有空军的掩护。但德军装甲部队推进到英吉利海峡,成功切断法国北部与法国本土的联系。

資料來源[编辑]

^ Christopher Lloyd, "Enduring Captivity: French POW Narratives of World War II 1." Journal of War & Culture Studies (2013) 6#1 pp: 24–39.

^ Martin Thomas, The French Empire at War, 1940–1945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7) [页码请求]

查论编第二次世界大战

概覽

戰役

戰鬥(英语:List of World War II battles)

軍事行動(英语:List of World War II military operations)

領袖

同盟國

軸心國

指揮官

傷亡

會議

簡介主題

空戰

闪电战

軍銜

後勤區

密碼學

宣戰(英语:Declarations of war during World War II)

外交

流亡政府(英语:List of governments in exile during World War II)

大後方

澳大利亞(英语:Australian home front during World War II)

英國(英语:United Kingdom home front during World War II)

美國(英语:United States home front during World War II)

太平洋群島(英语:Pacific Islands home front during World War II)

《租借法案》

曼哈顿计划

英國貢獻

軍事勳章

軍事裝備

軍事產業(英语:Military production during World War II)

海軍(英语: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纳粹劫掠

反對(英语:Opposition to World War II)

科技(英语:Technology during World War II)

同盟國合作(英语:Allie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during World War II)

桑葚港

总体战

戰略轟炸

追擊戰略爭議

傀儡政權(英语:List of World War II puppet states)

女性(英语:Women in World War II)

藝術(英语:Art and World War II)

音樂(英语:Music in World War II)

戰區(英语:List of theaters and campaigns of World War II)

亞洲及太平洋

中國

東南亞

太平洋

太平洋中北部

太平洋西南部

印度洋(英语:Indian Ocean in World War II)

歐洲

西方

東方

地中海、中東及非洲

非洲北部

非洲東部

義大利

非洲西部(英语:French West Africa in World War II)

大西洋

時間軸(英语:Timeline of the Battle of the Atlantic)

美洲

影響

第二次国共内战

臺灣海峽兩岸分治

朝鲜战争

朝鲜半岛南北分治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希腊内战

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

冷战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

奧得河—尼斯河線

《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

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

蘇聯軍事占領(英语:Military occupations by the Soviet Union)

波羅的海國家

匈牙利

波蘭

羅馬尼亞(英语:Soviet occupation of Romania)

去殖民化

驅逐德意志人

严责行动

奧索維亞金行動(英语:Operation Osoaviakhim)

回纹针行动

马歇尔计划

联合国

戰爭罪行(英语:War crimes in World War II)

同盟國

蘇聯

英國(英语:British war crimes)

美國

軸心國

克羅埃西亞

迫害塞爾維亞人

猶太人大屠殺

德國

德意志國防軍(英语:War crimes of the Wehrmacht)

強迫勞動

猶太人大屠殺

審判

義大利

日本

南京大屠殺

肅清大屠殺

馬尼拉大屠殺

731部队

審判

性暴力

德國軍用妓院

德國集中營妓院

同盟國占領區強姦

法國(英语:Rape during the liberation of France)

德國

日本(英语:Rape during the occupation of Japan)

波蘭(英语:Rape during the Soviet occupation of Poland)

塞爾維亞(英语:Rape during the liberation of Serbia)

慰安妇

Marocchinate(英语:Marocchinate)

參與者同盟國

澳大利亞

比利時

巴西(英语:Brazil in World War II)

保加利亞(英语:Bulgaria during World War II)(1944年9月以後)

加拿大(英语:Canada in World War II)

中國

古巴(英语:Cuba during World War II)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麥

衣索比亞

芬蘭(1944年9月以後)

法國

自由法國

希臘

印度(英语:India in World War II)

義大利(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Italy during World War II)(1943年9月以後)

意大利联合交战陆军

盧森堡(英语:Luxembourg in World War II)

荷蘭

軍事史(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ld War II)

紐西蘭(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New Zealand during World War II)

紐芬蘭(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Newfoundland during World War II)

挪威

菲律賓

波蘭(英语:History of Poland (1939–1945))

南羅德西亞(英语:Southern Rhodesia in World War II)

羅馬尼亞(英语:Romania in World War II)(1944年8月以後)

獅子山(英语:Sierra Leone in World War II)

南非(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South Africa during World War II)

蘇聯(英语:Soviet Union in World War II)

史瓦濟蘭(英语:Eswatini in World War II)

英國(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Kingdom during World War II)

大英帝國(英语:British Empire in World War II)

美國(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World War II)

南斯拉夫

轴心国

阿爾巴尼亞(英语:World War II in Albania)

義大利占領

德國占領

保加利亞(英语:Bulgaria during World War II)(1944年9月以前)

中國

汪精卫国民政府

克羅埃西亞

芬蘭(1944年9月以前)

法國

维希法国

法屬印度支那(英语:French Indochina in World War II)

法屬西非(英语:French West Africa in World War II)

納粹德國

匈牙利

印度

印度国民军

伊拉克

義大利(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Italy during World War II)(1943年9月以前)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日本

满洲国

菲律賓

羅馬尼亞(英语:Romania in World War II)(1944年8月以前)

暹羅

斯洛伐克

中立國(英语:Neutral powers during World War II)

愛爾蘭(英语:Irish neutrality during World War II)

葡萄牙(英语:Portugal during World War II)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梵蒂岡

抵抗運動

奧地利

比利時(英语:Belgian Resistance)

保加利亞(英语:Bulgarian resistance movement during World War II)

中國

东北抗日联军

捷克

丹麥(英语:Danish resistance movement)

愛沙尼亞

衣索比亞(英语:Arbegnoch)

法國

德國

希臘

義大利

韓國

韓國光復軍

朝鮮義勇軍

拉脫維亞(英语:Latvian anti-Nazi resistance movement 1941–1945)

立陶宛(英语:Resistance in Lithuania during World War II)

盧森堡(英语:Luxembourg Resistance)

馬來亞

荷蘭(英语:Dutch resistance)

挪威(英语:Norwegian resistance movement)

菲律賓(英语:Philippin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波蘭(英语:Polish resistance movement in World War II)

羅馬尼亞

泰國

斯洛伐克

烏克蘭

越南

越南國民黨

越南獨立同盟會

南斯拉夫

战俘

芬蘭籍蘇聯戰俘

德國籍戰俘

蘇聯(英语:German prisoners of war in the Soviet Union)

亞塞拜然(英语:German prisoners of war in Azerbaijan)

美國(英语:German prisoners of war in the United States)

英國(英语:German prisoners of war in the United Kingdom)

義大利籍蘇聯戰俘

日本籍戰俘(英语:Japanese prisoners of war in World War II)

蘇聯

波蘭籍蘇聯戰俘(英语:Polish prisoners-of-war in the Soviet Union after 1939)

蘇聯籍戰俘

德國

芬蘭(英语:Soviet prisoners of war in Finland)

羅馬尼亞籍蘇聯戰俘

時間軸前奏

非洲(英语:Abyssinia Crisis)

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亞洲

中国抗日战争

諾門罕戰役

歐洲

萊茵蘭再軍事化

德奧合併

慕尼黑協定

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義大利入侵阿爾巴尼亞

希姆萊行動

1939年

波蘭戰役

假戰

桂南会战

冬季战争

大西洋海戰

第一次长沙战役

冬季攻势

1940年

德国入侵丹麦

挪威戰役

德国入侵卢森堡

荷蘭戰役

比利時戰役

法國戰役

枣宜会战

不列顛戰役

西部沙漠战役

義大利入侵英屬索馬利蘭(英语:Italian invasion of British Somaliland)

百团大战

佔領波羅的海國家

苏联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

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

希意戰爭

羅盤行動

1941年

豫南会战

中條山會戰

東非戰役

南斯拉夫戰役

上高会战

希臘戰役

克里特島戰役

英國伊拉克戰爭

巴巴羅薩行動

夏季戰爭(英语:Summer War)

继续战争

銀狐作戰

立陶宛六月起義

敘利亞-黎巴嫩戰場

基輔戰役

英苏入侵伊朗

列寧格勒圍城戰

高爾基轟炸(英语:Bombing of Gorky in World War II)

莫斯科戰役

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珍珠港事件

香港保衛戰

菲律賓戰役

第二次长沙战役

馬來亞戰役

北婆羅洲戰役(英语:Battle of Borneo (1941–1942))

希臘大饑荒

1942年(英语:Timeline of World War II (1942))

日本入侵緬甸

第三次长沙会战

爪哇海海战

帝汶戰役

珊瑚海海战

加扎拉戰役

荷蘭港戰役

日軍佔領阿圖島

日軍佔領基斯卡島

浙赣战役

中途岛海战

熱澤夫戰役

藍色方案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新加坡戰役

聖納澤爾戰役

迪耶普戰役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火炬行動

中國河南饑荒

1943年(英语:Timeline of World War II (1943))

突尼西亞戰役

鄂西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斯摩棱斯克戰役

索羅門群島戰役

阿圖島戰役

西西里島戰役

茅舍行動

下第聶伯河攻勢

義大利投降

《卡西比爾停戰協定》

吉爾伯特-馬紹爾群島战役

緬甸戰役

滇西缅北战役

常德会战

孟加拉饑荒

1944年(英语:Timeline of World War II (1944))

卡西諾山戰役

鵝卵石行動

納爾瓦戰役

科爾遜-契爾卡塞攻勢

豫湘桂会战

霸王行动

诺曼底登陆

馬里亞納群島及帕勞戰役

巴格拉基昂行動

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勢

坦能堡防線戰役

华沙起义

第二次雅西-奇西瑙攻勢

貝爾格勒攻勢

解放巴黎

龍騎兵行動

哥德防線

市場花園行動

塔林攻勢

十字弓行動

聯合轟炸機攻勢(英语:Combined Bomber Offensive)

拉普兰战争

菲律賓戰役

雷伊泰灣海戰

斯雷姆防線(英语:Syrmian Front)

布達佩斯攻勢

布達佩斯圍城戰

緬甸戰役(英语:Burma campaign (1944–1945))

突出部之役

地板行動

荷蘭饑荒(英语:Dutch famine of 1944–1945)

1945年以後(英语:Timeline of World War II (1945–1991))

維斯瓦河-奧得河攻勢

馬尼拉戰役

硫磺岛战役

草裙舞计划

中歐會戰

沖繩島戰役

桂柳反攻作戰

湘西会战

葡萄彈行動

柏林戰役

布拉格攻勢

德國投降

《德國無條件投降書》

婆羅洲戰役

臺北大空襲

同盟國海軍對日砲擊

八月風暴行動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

庫頁島戰役

千島群島登陸行動

占守岛战役

越南饑荒

日本投降

《波茨坦公告》

《终战诏书》

《降伏文書》

分類

主題

相关推荐

详解刺客11:飞线技术为Nike刺客插上想象的翅膀
a2驾驶证需要年审吗多久审一次
投标保证金多久能退回来
红包不香了?微信新增“送礼物”功能,一文看懂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