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王冠然)
报告摘要
1. 声音社交的源起与现状
声音社交:以声音为核心媒介的线上社交形式。
从广义上说,声音社交泛指以声音为核心媒介进行社交的互联网社交形式。声音社交的主要形态包括语音直播(如音乐表演、交流互动等)、语音交友(1v1音频对话)、语音聊天室(如在线K歌房、语音小组讨论等)。
声音社交作为一种社交方式,垂直的或作为一项功能广泛存在于互联网文娱生态之中。例如,在线K歌平台的“歌房”、在线音乐及长音频平台的“语音直播”、在线交友软件的“语音匹配”及垂直的“语音聊天室”App,等等。
发展历程:声音社交源起于PC端网页语音聊天室
语音社交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网页聊天室,是互联网早期社交应用。2000年前后网页端语音聊天室功能兴起,“网易聊天室”“碧海银沙”等聊天室引发用户语音社交热潮。随着QQ等社交应用兴起,叠加政策端对于语音聊天室内容监管趋严,网页语音聊天室式微。
2008年以来,以YY为代表的语音软件、比邻为代表的电话语音应用逐渐成为音频社交主流。2008年上线的YY语音起家于游戏语音连线;2013年后上线的比邻等电话语音App主打1v1声音社交。
2016年以来,在线音乐、在线音频、直播类应用纷纷进军语音社交行业,声音社交呈现多场景、复合形态的趋势。
产业生态:平台搭台,用户“对话”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声音社交生态较为扁平化,平台提供并运营社交场景,吸引用户进行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的社交活动。对中心化的声音社交(主要为直播)来说,主播(吸引力中心)作为主要的KOL进行内容输出,并与听众进行文字或语音互动。对去中心化的声音社交(主要为群聊)来说,聊天室发言者通过语音交流完成主要社交行为,也可以与旁观听众通过文字互动进行补充社交。
用户洞察:声音社交是重要的移动社交场景
从用户社交偏好来看,观看直播(含语音直播)、语音配对、直播间连麦等泛声音类社交应用是互联网用户所偏好的重要社交应用。根据艾媒数据调研,2020年我国移动社交用户偏好的社交产品中,文字聊天以63.3%占比排名首位,观看直播占比28.3%,语音配对占比20.6%,直播间连麦占比12.2%。
语音交流介于文字与视频之间,声音社交是重要的移动社交场景。根据艾媒数据调研,2020年21.4%的用户常用语音进行社交,比重是视频社交的2倍以上。随着国内音视频直播内容的持续发展,用户对于多场景下的互动社交接受度逐步提升,声音社交是重要的移动社交场景。
用户洞察:在线K歌平台用户的社交互动意愿更强
作为声音社交的重要渠道,音乐类应用中“在线K歌”平台用户社交意愿更强。根据艾瑞咨询调研,用户在“在线K歌”类强社交属性音乐类平台中互动意愿更强,46%的用户偏好直播功能,41%的用户偏好实时匹配合唱;“数字音乐”类平台中41%的用户偏好直播功能,38%的用户偏好K歌房间。在线K歌平台、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用户均有明显的音乐互动交友意愿。
用户洞察:音频直播是声音社交的重要形
网络音频产品是声音社交的重要发生场所,以喜马拉雅、荔枝为代表的网络音频产品均大力发展声音社交服务。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我国网络音频行业用户规模达4.9亿人,同比增速+30.4%。
音频直播是声音社交的重要方式,音乐与情感类内容是音频直播的主要收听类型。根据易观千帆数据,71%的音频直播用户每天收听时长超过30分钟,79%的音频直播用户1个月内主要收听音乐类内容,69%的音频直播用户1个月内收听过4个以上主播的直播。
用户洞察:用户在音频直播中最看重平台主播质量
音频直播用户选择平台时主要考虑头部主播质量、产品交互体验与内容丰富程度。根据易观千帆数据,58%的音频主播用户选择平台时看重头部主播质量,56%的用户看重产品交互体验,49%的用户看重内容丰富程度。
网络音频头部App中,用户使用时长较高的分别为喜马拉雅、猫耳FM、酷我畅听、荔枝与蜻蜓FM。根据QuestMobile数据,2020年喜马拉雅在头部的网络音频应用中月人均使用时长较长最高,超过600分钟;猫耳FM、酷我畅听等应用排名靠前,月人均使用时长近200分钟。
商业模式:打赏与权益购买是当前主流
目前声音社交的主要商业模式为主播打赏与权益购买。目前的主流声音社交应用中,音频直播模式主要商业化方式为用户对于主播的打赏;语音交友模式主要商业化方式为用户通过代币购买社交权益,如好友匹配资格、聊天室时长兑换等。
参考播客行业以及线上演唱会行业经验,声音社交的潜在商业模式主要包括:用户直接付费:平台会员订阅、节目会员订阅(包括节目收听权限、直播入场资格购买等);用户间接付费:直播内容植入(口播广告或内容合作)、直播节目冠名等。
行业空间:预计2021年近百亿元市场规模
声音社交的行业空间可以视作音频直播、语音交友、语音聊天室等服务市场空间之和,其中以用户打赏为主要商业模式的音频直播是其中的核心构成。音频直播方面:根据易观千帆预测,2021年我国互联网音频市场规模约196亿元,其中以用户打赏为代表的音频娱乐收入占比约40%,据此估算音频直播市场2021年收入规模约80亿元。语音交友与语音聊天室方面:市场头部玩家规模尚小,且目前商业化程度较低,预计整体市场空间相较于音频直播仍有较大差距。
5G+AI技术日趋成熟,有望驱动声音社交的语音质量提升、延迟性降低,并提升内容审核的效率,塑造成熟高效的音频社区。叠加国内外互联网龙头发力智能语音终端,将进一步丰富音频社交的消费场景,有望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2. 声音社交的模式与玩家
玩家图谱:各有所长,各取所需
根据社交服务的不同消费内容与消费场景,声音社交的主要玩家可以分为音乐类延伸应用、长音频类延伸应用、二次元类延伸、游戏类延伸以及垂直的声音社交应用。音乐类延伸:腾讯音乐旗下应用(QQ音乐的音乐交友、全民K歌与酷狗唱唱的在线歌房)、网易云音乐旗下音乐直播交友功能等。该类服务主要针对音乐直播以及在线K歌等需求。长音频延伸:头部长音频平台如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旗下的语音直播功能。该类服务主要针对于情感类或音乐类的语音直播需求。二次元延伸:B站旗下的猫耳FM的语音直播功能。该类服务主要满足Z世代的语音聊天需求,以及在线声优配音等内容需求。游戏类延伸:主打游戏在线语音匹配的TT语音,满足游戏场景下的语音社交需求。垂直声音社交:以Tiya、Clubhouse和递爪为代表的语音聊天室应用,以Soul为代表的语音交友应用。该类应用主要满足以语音为基础的聊天和交友需求。
玩家图谱:跨界玩家自带流量,垂直应用规模尚小
目前声音社交市场的大MAU应用主要为来自在线音乐及在线音频市场的跨界App。依托自身稳健的基本盘,该类应用对音乐及音频直播服务进行漏斗式渗透,成为行业中的重要参与者。从应用总体MAU来看,QQ音乐、网易云音乐、全民K歌、喜马拉雅均破亿;蜻蜓FM、荔枝的MAU在2,000万左右,是行业内的重要玩家。垂直声音社交应用用户规模天花板相对较低,头部玩家为Soul。考虑到垂直语音社交服务用户市场较为细分,垂直的声音社交类应用整体用户规模天花板相对受限。截至2020年12月,目前行业内主要玩家中,Soul以1,916万MAU排名首位。国内语音聊天应用递爪、主攻海外市场的Tiya和Clubhouse均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目前用户规模与头部应用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声音社交应用介绍
音乐类延伸:TME旗下音乐社交娱乐服务“QQ音乐”、“全民K歌”、“酷狗唱唱”;
音乐类延伸:网易云音乐旗下“LOOK直播”;
长音频延伸:“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声音社交服务;
二次元延伸:哔哩哔哩旗下“猫耳FM”;
游戏类延伸:游戏连麦语音平台“TT语音”;
垂直声音社交:荔枝孵化主打海外市场的“Tiya”;
垂直声音社交:硅谷声音社交新秀“Clubhouse”;
垂直声音社交:果壳旗下线上聊天室“递爪”;
垂直声音社交:声音交友应用“Soul”。
3. 声音社交的挑战与机遇
媒介维度:为什么是声音社交,而不是文字社交?
相比于文字,声音社交提供了更加多维的情感特征,适合进行社交对话。参考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所论述的“如果坐在黑暗的屋子里谈话,话语就突然获得新的意义和异常的质感。被印刷书页剥夺了的伴随说话的体态,在谈话和广播中都恢复过来”,声音社交提供了此种“质感”。此外,相比于文字,声音社交的口语化程度更高、信息输出速度更快、反馈更及时,更加适合类似于线下圆桌讨论性质的语音聊天室。
媒介维度:为什么是声音社交,而不是视频社交?
从参与门槛角度,声音社交匿名性更高、参与门槛更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社交活动的有效性的同时扩大潜在用户基数,吸引用户参与;
从信息呈现角度,对于特定的交流内容,如在线K歌、声优广播剧以及线上主题讨论,声音社交保留并突出了核心的交流要素,即声音与声音承载的内容。同时,声音社交摒弃了非必要信息要素的释放,如用户的面部特征及所处背景环境,一定程度保证了社交体验的可控性,促进了社交活动的稳定性。
媒体维度:为什么是语音直播,而不是录播?
针对于专业内容创作者在语音聊天室中的直播活动,如埃隆·马斯克参加的Clubhouse直播,相比于事前组织并剪辑润色的音频节目,此类直播活动满足了参与者与不确定用户交流的意愿,也满足了旁观者的互动心理及一定程度的粉丝心理。
我们认为,对于指定对象、指定主题的分享,更加适合录播制的方式进行剪辑润色,如播客节目;对于不确定对话对象的交流互动,则更加适合兼容实时互动的语音聊天室直播。Clubhouse一定程度满足了如今国内外专业内容创作者对于高质量实时语音社交平台的需求。
潜在挑战:视频化趋势下,声音社交赛道机会几何?
视频化内容消费与视频社交正在迅速崛起。从社交领域来看,视频连线、视频直播作为一种社交方式,正在迅速崛起。2020年抖音与快手持续推动短视频平台视频直播内容,截至2020年12月抖音/快手观看直播用户占平台用户比重已高达84.5%/83.8%;2020年10月微信上线视频号直播功能,有望凭借微信强大的社交网络进一步推动视频社交的发展。
从媒介属性来看,相比于语音直播,视频直播的卷入程度更高,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更强。在主流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社交平台(微信)均大力推动视频内容消费与视频社交的背景下,用户消费习惯可能被一定程度重塑,可能会对声音社交中的部分主播以及用户造成分流压力。细分来看,生活、情感、娱乐类的语音直播可能面临较为明显的冲击。
潜在挑战:耕耘多年,声音社交能否历久弥新?
以声音作为核心媒介的社交产品在国内互联网社交市场的发展已有20余年,历经了网页聊天室、语音聊天软件、1v1电话语音、音频直播、多人语音聊天App等多种形态,底层技术与服务功能均十分成熟。
从社交功能来看,声音社交的匿名性一方面降低了使用门槛,另一方面使其受限于弱连接社交,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平台之间粘性较弱。以递爪、Clubhouse为代表的语音聊天室,用户间的关联性不强,同时“一次性”的聊天室难以沉淀内容形成平台壁垒。
从媒介属性来看,语音直播类的声音社交相对于文字社交难以留存、难以分享;相比于视频直播的信息维度更低、发挥空间更小。在社交媒介的演变之中,声音社交容易受到来自稳健的文字社交与领先的视频社交的双面冲击。
从监管维度来看,声音社交的平台内容风险长期受到监管关注。2019年4月,网信办整顿小众即时通信工具,首批清理关停9款违规App。声音社交具有私密性,且声音介质难以进行高效审查,对于声音社交平台而言,需要重点关注这一潜在风险。
前景展望:模式分化所对应的发展机遇
从发展前景来看,我们看好专注于声音应用中不易被取代特性的社交产品,以及针对于细分群体的小而美的声音社交产品。
1. 专注声音的表演特质的音频直播产品:我们认为,发展前景向好的声音社交产品或服务应当专注于声音作为媒介难以被替代的特征,比如作为音乐类延伸的在线歌房、音乐直播;以及作为二次元延伸的在线声优表演等。
2. 针对细分群体的声音社交产品:我们认为,语音聊天室类的应用应当满足,1)拥有足够多强分享意愿的高质量目标用户;2)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高质量一致性体验。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